初夏时节,走进孝昌县周巷镇青山村,远山如黛,碧水潺潺。这个曾经贫困的小村庄,通过打造宜居环境、发展绿色产业、探索农文旅融合、创新基层治理,走出了一条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、治理优的发展之路。如今,青山村以“全国文明村”的崭新姿态,成为武汉周边的乡村度假旅游胜地。
在青山村知青点,青石板路蜿蜒延伸,房前屋后花木扶疏,塘堰边凉亭下,几位村民闲话家常,俨然一幅和谐宜居的田园画卷。
“如今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在村里住着不比城里差。”村民刘文静说。
乡村景致宜人,村民幸福感倍增。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离不开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,也离不开群众的积极参与。闲暇时间,76岁的老党员刘理国拿起扫帚,约上隔壁几位村民一同打扫房前屋后的卫生,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为美好的村庄环境献一份力量。
“现在每家每户除了每天打扫房前屋后外,村里还每半个月开展一次全村大扫除,确保村容村貌整洁,大家住得也更舒心。”村民刘理国说。
得益于“强设施、绿家园、美乡村”等多项举措,昔日的泥泞窄巷与杂乱窝棚,化作青石蜿蜒、花木扶疏的生态画卷。如今的青山村,山环水绕、步步皆景,该村2023年被评为“省级生态村”“省森林乡村”,2025年被评为“全国文明村”。“通过召开村‘两委’干部、党员代表、村民代表、全体村民等不同层级的文明村创建工作会议,组织学习创建知识,开展多样化宣传活动,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热情,形成‘干群携手共创文明乡村’的良好氛围。”青山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张国勇说。
青山村的蜕变,不仅在于环境之美,更在于产业之兴。产业之兴,兴在“绿色”。近几年,青山村转变发展方式,以茶叶为主导产业,将村内小、散茶农联合起来,集体加入周巷镇茶叶联盟,促进茶叶标准化、精品化、产业化发展,助力农户增收致富。
“村里已建成手工茶作坊、农产品电商平台以及寄递物流点等,形成了种植、加工、销售一体化链条,全村含茶产业在内的农业产业年产值突破千万元。”张国勇说。
文明之花的绽放,离不开产业发展的沃土滋养。青山村依托知青文化,打造知青民宿、文化馆、食堂等体验项目,吸引游客重温激情岁月。不远处的孝孟红3A级景区与知青点遥相呼应,打造茶山温泉民宿、“拾光小住”露营地、亲子观光采摘园等,让曾经的荒岗丘陵,实现了“春采茶、夏避暑、秋露营、冬养生”,四季皆有“流量”。“我们举办各类特色主题活动,让大家在放松游玩的同时领略茶文化魅力。目前,园区每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,茶园年产值达1500万元,带动3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。”湖北孝孟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征程说。
青山不语,碧水长流。从知青垦荒到茶香满山,从闭塞山村到文明标杆,青山村的蝶变是生态、产业、文化与治理协同发力的成果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“青山样本”。这座茶香浸润、文化流淌的村庄,如今正以绿色为笔、文明为墨,继续书写“产业兴、环境美、百姓乐”的文明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