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资讯 > 县市区政务

孝昌县花西乡:群策群力,共绘村韵新篇

孝昌县花西乡:群策群力,共绘村韵新篇

发布时间:2025-05-15 09:27 来源:孝昌县花西乡人民政府 作者:邹开翔 周铮

水蜿蜒,穿村而过,葱茏稻浪白墙黛瓦,石板路延伸处,古老树沉淀着乡愁的温度,荷锄而归的农人与晚霞相映成画当前,孝昌县群力村抢抓发展机遇,立足本村资源禀赋优势,以人居环境“小切口”,不断提高农村内外“颜值”,为广大农民营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。

种模式共绘基层治理“新图景”

说话有人听,句句有回音。“平时累了也没啥休闲场所,要是有地方能一起跳广场舞就好了。”“村里路太不平整了,坑坑洼洼”“村门口池塘不太干净,有臭味”……村民们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对村里建设提出自己的看法。

去年以来,群力村理事会采用“入户+开会+公开”工作法,召开屋场院子会,党员干部和群众面对面交流,给群众“搭舞台”,给群众“递话筒”,让群众“唱主角”。在一次次深入讨论、交流和吐槽中发现群众诉求,广泛征集民意,对45条建议需求逐条审议评估,综合多方面因素,确定23条进入村民大会的议程,融入村湾建设规划方案中。

干事有人跟,件件有着落。群力村按照“住户相邻、邻里守望”的原则在湾组内推选20名热心公共事业的同志作为联户长,协助村干部及辅警参与乡村巡逻防控,了解区域内群众需求,收集群众意愿,共同为村湾建设出谋划策、做好监督。

蔡莲明是群力村蔡家古井的一名双联户长,他在外创业成功后返回老家定居。他主动联系村书记,希望为村湾环境建设贡献一份力量。“现在湾里大多是老年人,平时他们喜欢出来散散步,一起聊天,所以我们建一个议事亭,让群众能围坐在一起休闲娱乐,同时也能凝聚邻里情感,促进和谐发展。”蔡莲明站在新建的议事亭下说。

环境有人管,处处都干净。群力村门口,一块村规民约展示牌引人入目,“这个村规民约不仅提醒我们做好村级精神文化工作,还能促进村民参与人居环境管护。”群力村党总支书记蔡建平介绍道。

群力村以村规民约为引领,以“清洁家园”行动为载体,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“主人翁”意识,清理“三堆两垛”,对池塘、道路、田间杂草进行全面“大扫除”,持续改善人居环境。同时,健全长效管理机制,完善“门前三包”制度,召开屋场院子会宣传绿色环保生活方式,源头上减少影响村庄环境的现象和不文明行为。

活动有人办,人人都参与。蔡书记,最近村里有什么活动?”刚从挖掘机下来的村民李小兵路过党群服务中心,询问村里近来的活动安排。“我们正讨论这个月底举办一次活动,还没想好搞什么,你有什么好的建议?”“马上过端午了村里人回来的也比较多,我建议一起包粽子!李小兵笑着

去年以来,群力村已先后开展10余次活动,如邀请卫生院来村开展义诊,给老人免费理发、维修小家电,为行动不便独居老人发放辅具等惠民活动,大大满足了在湾群众的文化需求,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
三条路径”激活乡村振兴“新动能”

内生动力培育,走特色发展之路。群力村将传统种植、生态景观、地域文化转化为产业优势,深挖蔡家古井、高燮曾故居、塔潭寺和何家观塘等文旅资源,打造鄂香2号水稻、华杂007号油菜、鄂棉23和鄂麦006等本土化品牌,开展农文旅融合新业态。此外,培育本土“新农人”队伍,通过政策扶持与技能培训,吸引6名农技人员返乡创业,打造懂技术、善经营的本土人才梯队。

多方资源整合,走共同富裕之路。通过采用“村委会+合作社+村民”发展新模式,以合作社、村企联营盘活集体资源,让村民共享种植产业增值收益。依托集中流转闲散土地,由溪华公司和各合作社全面机械化种植,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。让村庄从“被动承接”转向“主动创造”,由“单兵作战”过渡“多方联动”,形成“一村一品”的活力格局,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。

制度创新保障,走乡村善治之路。村级事务涉及广大村民的切身利益,如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、惠农政策落实等,群力村严格执行“四议两公开”制度,让村民清楚了解村里的财务收支、项目实施等情况,增强透明度。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,对村级事务进行全程监督,防止出现违规操作和不廉洁行为。

两个融合”打造安居乐业“幸福圈”

治理与服务相融合,激发善治内生力。通过打造“一站式”村级综合服务站,整合矛盾调解、事务代办、政策咨询等职能,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,让群众办事“少跑腿、多省心”。同时,聚焦“一老一小”等重点群体需求,幸福食堂与卫生室共同守护“银发族”,暑期课堂上青年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传递“希望之光”,推动高效治理与贴心服务有机融合,共同谱写宜居宜业美丽乡村“新篇章”。

传统与创新相融合,打造发展强引擎。青砖灰瓦的老宅院前,智能路灯照亮石板路;百年古井旁,无人机镜头正从亭栏上空掠过;广袤田野里,自动喷淋系统间的鲜绿蔬菜孕育出丰收图景……新时代的乡村,正以传统为底色、以创新为笔墨,绘就一幅“古今共生”的和谐画卷。悠悠古村,院落间戏曲声与健身广场音乐此起彼伏,乡村也不再是单一的田园体验,更是传统肌理与现代脉络交织的“幸福圈”。

附件:
责任编辑:张惠茜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
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