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资讯 > 孝感要闻

向新向上,“老树发新芽” ——汉川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

向新向上,“老树发新芽” ——汉川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

发布时间:2025-04-15 09:08 来源:孝感日报 作者:焦志新 特约记者尹青

向新向上,“老树发新芽”

——汉川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

春日时节,万物勃发。汉川纺织服装产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:园区内,智能化生产设备正加紧调试,加速上线扩产能;车间里,机械臂挥舞、设备高效运转,往昔工人忙碌的身影不再;展厅中,网络主播们激情满满,卖力推介当季爆款连衣裙……

繁忙背后,是新质生产力的加速涌动。眼下,汉川正坚持创新驱动,加快链式发展,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向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方向迈进,推动形成龙头引领、梯队协同、链群互动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,让这个传统产业“老树发新芽”。

新科技:机器换人,“织”出发展活力

数十台进口自动络筒机隆隆作响,忙碌的纱锭在固定的轨道上穿梭,到达预络筒位置,通过自动上纱、找头、接头、修正等工序,一筒筒优质棉纱络筒完成……3月6日,走进汉川市马口镇的名仁纺织二厂生产车间,自动化设备高效运行,几乎看不到工人忙碌的身影。

然而,这家如今科技感十足的老牌纺织企业,也曾深陷发展困境:生产成本逐年攀升,利润率持续走低,设备陈旧生产效率低下。在经历了痛苦的转型期后,企业深刻认识到:只有朝着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方向转型,才有出路。

“我们引进的国外高端自动络筒机,具有纱线质量高、生产效率高、纺纱成本低等特点,原来一条线需要2个人,现在1个人就能看3条线,用工成本大大降低。”生产厂长周耀介绍,工厂投入近4000万元资金,先后对清梳联设备、细纱机进行技改升级,加速向“智造”行列迈进。

机器换人后,工厂用工从900多减少到600人,生产效率和产能提升30%以上,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。

“今天刚出货51吨,我们的生产订单也已排至8月份,现在正开足马力赶生产。”周耀笑着说。

技改让企业尝到甜头,也增添了发展信心。在湖北蜀峰线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一台台自动化生产设备加速运行,在1万平方米的车间内,却只有不足50名工人在忙碌着。

“技改升级后,现在公司年生产规模接近11万锭,年产能扩大了两倍多。”公司负责人杨思介绍,2023年底,蜀峰线业从国外引进4台高端纺线设备,招揽30多名高技能人才加速新品研发。

为推动纺织服装产业跃升,汉川市积极推动“机器换人、设备换芯、生产换代”,以名仁纺织、际华三五零九、蜀峰线业、雅利达制衣等为代表的一批纺织服装企业,先后累计投资40余亿元,新建标准化厂房12万平方米,购置国内外先进设备1300多台(套)。

目前,全市90%以上纺织企业实施技术改造,企业用工减少30%,产量提高20%以上,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8%以上,纺织服装产业凭借科技创新重焕生机,成为汉川第一大支柱产业。

新模式:云端发力,上演“变道超车”  

服装企业的新市场在哪里?“放弃线下销售,专注网络平台直播带货”,这是圣锦媛服饰的发展战略。走进公司生产车间,工人们正在赶制连衣裙,完工后的服装被迅速送往包装车间,随即根据线上订单发货。

2020年,公司负责人刘尧钱将产品销售渠道转移至网络平台,投入600万元孵化直播账号和培养主播,去年公司实现年产值近3亿元。

“我们在武汉设立9个直播间,在杭州开设3个直播间,最大的直播账号粉丝有358.5万粉丝,最小的直播账号有32.4万粉丝,今年正月二十至今,公司就销售了8万多件女装。”刘尧钱介绍,公司服装材质面料优良,款式设计紧跟市场潮流,依托专业的直播运营团队,去年公司网销高档连衣裙、女套裤、羽绒服90余万件,发展势头良好。

如今,刘尧钱又将目光投向DeepSeek等AI技术,积极拓展AI技术在智能制造和营销环节的应用,致力提升品牌设计效率和用户体验。

近年来,汉川市服装纺织行业抢抓电商直播风口,加快打造自主品牌,培育网红直播电商经济新业态。浙商产业园引入“网红直播经济+互联网电商”模式,投资30亿元打造中国汉派服饰网红直播基地,实现“线上网红直播、线下展示体验、现场量身定制、工厂柔性智造”的全产业链发展。

2024年,汉川纱线实现外贸出口8042.8万美元,较去年增长23.2%。服装网络零售总额32.33亿元,同比增长26.7%;网络电商服装市场主体8547个,其中企业747家,直播销售服装商品564万件,销售额3.7亿元,同比增长61%。

新动能:聚势成链,激发“集群效应”

在湖北远辰纺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,机器轰鸣声不断,各类纺纱机满负荷运转,全力赶制供货订单。

作为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,2023年远辰纺织找到孝感华纺供应链有限公司,希望能帮其破解短纤等原料代采问题。华纺链了解情况后,多次成功助力公司代采短纤等原材料,双方交易规模近千万元。

部分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常因资金短缺等问题,在购买原料时面临采购周期长、效率低、成本高的困境,经营环境稍有波动,企业就容易“感冒”。

如何强壮纺织服装产业供应链?

汉川市聚焦“华纺链”这一省级供应链平台,加快推动供需对接和要素汇聚,目前已有2004家纺织服装企业注册上链,居全省县市第一。作为湖北纺织服装产业的“链主”,华纺链平台先后为湖北远辰纺织、湖北妙虎宇济纺织等企业解决原料代采问题,并在面辅料撮合方面,与鑫丽雅服饰、雄运服饰等公司紧密合作。

随着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,汉川敏锐意识到,要打开更广阔的“产业星空”,必须将纺织服装细分产业“聚链成群”,加快构建更完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形成动力强劲的新质生产力“助推器”。

针对辅料、面料、缝制设备等薄弱环节,积极与浙江面料、机械设备企业进行招商对接,填补产业链条空白;引进投资130亿元的华电纺织服装智造基地、投资20亿元的汉派服装电商数智小镇项目;建设会展交易展示中心、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服务平台,推进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发展……

在培育壮大产业集群的过程中,汉川立足现有资源优势,出台支持产业倍增发展若干政策措施,制定发展专项规划,加快培育特色产业链条,不断扩大产业集群规模。目前,汉川纺织服装产业已形成强大的规模集聚效应,现有市场主体6000余家,从业人员近20万人,全行业年产值近千亿元。

附件:
责任编辑:李梅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
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