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市“孝着办”营商环境品牌建设亮实招
5家单位晒出硬核“成绩单”
6月5日,孝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“孝着办”营商环境建设新闻发布会。市高新区、经信局、司法局、人社局、资建局5家单位相关负责人集中发布创新举措与成效,以务实行动和扎实数据展现我市打造“近悦远来”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。
精准服务提速增效。市高新区在市民之家创新设立企业服务专区,推行“全员包联、全事项代办、全流程跟踪、高标准优质”服务,为重点招商项目和重点企业提供涵盖工商注册等18项行政审批事项“一站式”代办帮办服务,累计办件198件次,实现企业办事“一人受理、全程服务”。建立闭环解困机制,收集涉企诉求216件,解决176件,其余40件正在办理之中;推行“一企一警”责任包保,化解涉企矛盾纠纷20余起,解决涉企突出困难10余件,涉企警情同比下降13%。
产业动能持续增强。市经信局实施产业倍增战略,推动“三线并进”,加快传统产业升级(孝感麻糖入选全国首批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)、新兴产业聚势(聚焦航天科创城、传感器算力之都)、未来产业布局(新型储能、人形机器人)。实施“万企万亿技改‘蝶变’行动”,争取中省专项支持资金近3.8亿元,35个项目入围今年第一批省级高质量发展专项名单。大力实施梯度培育工程,今年1—4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净增93家,居全省第1位;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9家,居全省第2位。
法治保障坚实有力。市司法局严格审查涉企政策文件,清理规章及规范性文件228份,修订30份,废止31份,破除市场准入退出和公平竞争障碍。推行减证利企,更新发布372项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清单。创新涉企柔性执法监管,共办理免罚案件9000件、减轻处罚7000件、从轻处罚1.3万件、“说理式”执法28.5万件。推广“扫码监管”“综合查一次”等模式,有效规范涉企检查行为,减轻企业负担。设立231个民营企业行政执法监测联系点,去年办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42件、挽回经济损失619万元。调解涉企矛盾纠纷5000余件。
就业服务便捷精准。市人社局全力推进“家门口”就业促进行动,构建“15分钟就业服务圈”,建成就业服务站点80个,配齐村(社区)人社专员,推广“微孝就业”二维码,群众扫码即可便捷查询全市岗位信息。采取“大数据+铁脚板”方式,摸排返乡人员38.08万人,收集企业用工岗位1.8万个。通过“就在孝感”平台精准推送“家门口”岗位信息90万余条,开展招聘活动383场、达成就业意向1.7万人次,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.05亿元,减征失业保险降费7084.9万元,发放稳岗返还资金80.69万元,带动17526人留孝就业创业。
要素保障高效支撑。市资建局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,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30个工作日内。创新“五证同发”模式,累计完成工业用地项目“五证同发”608宗(全省第一),带动投资1656.58亿元,形成“孝感样板”。不动产登记“跨域通办”,覆盖省内17个地市州及赣晋豫湘皖5省368家机构,2025年已完成跨域通办97本证(跨省6本)。全市获批建设用地1.07万亩,同比增长81.79%;供地4156亩,有效保障了重点项目需求。
此次发布会集中展示了“孝着办”品牌建设多维成果。下一步,我市将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“永不停歇、永不竣工”的工程,强化支点意识,突出问题导向,抓好重点领域改革,以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为中心、产业生态为重点,持续推动降本增效、纾困解难,让“孝着办”营商环境品牌更亮更响。